科研■络病学说的前世今生
来源:云南中医 | 作者:李洪波 | 发布时间: 2021-11-22 | 47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经络学说作为中医的瑰宝,源于远古,服务当今,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一直为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思维理论:思维、频谱、密度构成已知和未知。

络学健康:源于络病理论,演进络学思维,融入健康生活。


人的经络系统,“经脉”是主要路径,存在于机体内部,贯穿上下,沟通内外;“络脉”则是主路分出的辅路,存在于机体的表面,纵横交错,遍布全身。如果把经脉比作大江大河的话,络脉就是各类大小支流。络脉纵横交贯,遍布全身,将人体内外、脏腑、肢节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,包括别络-孙络-浮络。


而络脉是人体营卫气血津液输布贯通的枢纽,且细小广泛,功能独特,所以一旦邪客络脉则易使气血运行和津液输布失常,导致络脉瘀阻、络脉绌急和络虚不荣,从而形成络病,冠心病、中风、心律失常、心力衰竭、糖尿病及其并发症、前列腺疾病、肿瘤等都属于中医学说中的络病。这些疾病病程较长、疼痛反复发作、迁延难愈。


络病学说的前世今生

经络学说作为中医的瑰宝,源于远古,服务当今,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一直为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公元前400-300年,《黄帝内经》首次提出“经脉”“经络”“血脉”“络脉”“络病”概念及络病治疗;东汉张仲景在《伤寒杂病论》首次提出“脉络”,并创立通络治疗方药,自此开辟了络病治疗的先河。


直至清代叶天士《临证指南医案》提出了“久病入络”“久痛入络”之说,并创辛味通络等冶法,发展了络病治疗方药,才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极大影响。


1979年开始,经过诸多专家的共同努力,共同传承创新发展,络病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成果,在一些重大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很好的效果。吴以岭院士团队2003年完成了《络病学》专著,并编写《络病学》教科书,2011年完成了《脉络论》专著,2018年年初完成了《气络论》专著。络病学是基础,脉络论、气络论是络病学科的两个分支。至此,络病理论三大理论框架基本形成。


络病理论与临床

相关数据显示,在我国,因病死亡的人群中每5人里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。目前我国还有1.14亿糖尿病患者,糖尿病肾病患病率30%-50%。这些疾病目前治疗效果都不是很理想,而微血管病变是心、脑、(糖)肾临床重大疾病疗效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。围绕微血管病治疗的国际难题到底应如何突破?


脉络学说的出现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思路,该学说揭示了血管病发生、发展及治疗规律,为中西医研究微血管病变治疗重大疾病打开了突破口。脉络学说也揭示了通络疗法是改善微血管、血流灌注以及治疗心、脑、(糖)肾重大疾病共性机制的有效方法。


2019年,“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”荣获了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。通络药物按功能分为7类,仅有化瘀通络类与活血化瘀重叠,开拓了临床组方用药的选择范围。


这是中医理论的重大原创,被誉为络病研究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;首次创立“理论+临床+新药+实验+循证”五位一体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,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典范;从理论、机制、临床三个方面开展通络治疗微血管病变系列研究,取得重大突破,解决了国际医学界临床重大难题。


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新药代表-连花清瘟

2003年“非典”期间,有人提出应当用卫气营血辨证论治,但是患者呼吸衰竭,没有营血证。后又有专家表示,六经辨证、卫气营血辨证之后,温病还应当有新的理论出现,还有新的规律应当探讨。


络病证治提出:卫气同治,表里双解,先证用药,截断病势,减少对肺络的损伤。根据这一治疗原则,采用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治疗,前者宣肺泄热,后者辛凉解表,又结合吴又可治疗瘟疫用大黄的经验,将大黄放到“连花清瘟”这个方子中来。肺与大肠相表里,大黄通腑清肺,有效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,在表证阶段截断病势,同时也减少了引起肺部炎症的机会


其实,这个办法自古已有,“防风通圣散”表里双解就是如此。所以把这三个放在一起,加上红景天,形成了这一组方。


复方中药不同于只针对一个病毒的单体药物,研究发现,连花清瘟对抗SARS病毒效果较好。除此之外,连花清瘟对禽流感病毒、甲流病毒及病毒感染后的混合性感染、细菌感染均有效,可以退热、止咳、化痰;红景天亦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。


如今,连花清瘟正式启动对最新的新冠变异病毒的研究,期待研究结果的最终发布。


来源:云南中医

版权声明:本文为整理改编,如有侵权或转载用于商业用途,请告知我们。联系人:李洪波,服务电话:18812286087, 微信:A00VVV